个人成长与工作

其实12点不到就睡了,但是一直睡不着,又不想写代码,担心一写又到早上了。所以还是来写写鸡汤吧。

从实习算起,参加工作也又三年了,对于工作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也算是有自己的一点理解。恰好之前与人讨论了一番,感觉值得梳理一下。

首先,我觉得工作是公事而个人的成长是私事,企业有义务帮助员工适应工作环境(对于实习生来说这包括必备的工作技能),但并不对员工的个人成长负有任何责任。所以,一般培训一项是作为福利存在的。至于人才培养计划之类的,那是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的成本衡量后的结果。如果引进人才的成本比较低的话,我想没有企业会花这笔钱。明确这一点之后,才明白为什么渡过了最初期的适应阶段之后会觉得自己不再长进了,因为一旦你可以胜任工作之后没有人会再催着你学了;如果出现一项你无法胜任的工作,很多时候都是安排有能力的人去做。

从这里也可以看出,为什么说八点到十点的两个小时,才决定了一个人发展:因为工作时间,企业对你的要求就是重复你已有的技能,而你却想从中获取新的技能,那可不是缘木求鱼;只有工作后的自我学习,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,习得新的技能的时间。如果用这些时间获取了新的技能,而下次出现了需要该项技能的业务,那不就可以在其他人中脱颖而出了么。想象一下,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,如果在课后自学了机器的运行原理;在某次机器故障,所有人都无所适从的时候,试着解决了问题,你觉得老板会不会考虑安排他去跟着老师傅学习机修?

当然,这种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所以称为机遇.而我们能做的是在做好准备的同时,让这种机遇发生的可能性尽量提高一些。因此,学什么就很重要。我的经验是,去学和工作紧密相关的。听起来很虚,但其实很简单。比如我,并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,加入互联网行业时基本是空白。在刚开始工作,学会了用框架提供的接口来增删改查写业务逻辑之后,已经满足了工作的基本要求,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学的了。只是那段时间正是对编程知识如饥似渴的时候,无意识地希望了解框架背后的原理,去真正的理解OOP、MVC、Restful这些高大上的名词,也恰好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耐心指导,虽然这些东西对于写当时的业务逻辑其实并没有什么用(其实还是有点用的),但当新的产品计划出来,可以参与后端架构是我,而不是同期的其他人,我觉得还是有挺大关系的。

工作的内容是一个点,除了把这个点画大,更可以做的是找到相关联的点,把他们连起来——这是从开垦到跑马圈地的变化。深化自己的已掌握的知识,让点变成圆,可以有更长的边界去连接更多的点。这样能力才可以即保有深度,有扩张广度。所以,我还是挺喜欢工作总结的,可以把工作内容这个点描述清楚,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,这样才有的放矢。

总结起来,个人成长与工作的关系是一句鸡汤的无比的话:从工作中来,到工作中去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